大家不知注意到沒有,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有這樣一些現象,無論是我們的家長還是學校,甚至是更多的方方面面,大家都非常重視“學”,這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是,大家都在追求好學校,追求好老師,追求好教材等等。為的就是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,能夠學得好。大家最熱衷于學習的成績,特別是分數的高低已經成為了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??僧敶笈暮脤W生走向社會時,卻發現自己學的知識很少能用的上,而要用的知識自己卻還沒有學到,這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怪現象:學習分數很高,但在工作中卻顯得一無所知,專業證書很多,卻不能從事專業崗位,很多的人只能從事更簡單的低級勞動,這就出現了大學生與民工競爭上崗,反而敗在了民工手下。更多的人,都需要接受崗前再教育才能勉強上崗,而且,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愿意雇傭新大學生,更不愿意提供培訓,甚至都認為這個人群是“眼高手低,有名無實”。
其實,“學習”,是“學”和“習”的組合,大多數的人特別是學校,只注重了“學”的過程,而忽視了“習”的過程。其實,“習”才是更加的重要。并且,這里的“習”又包含“練習”和“實習”,也就是說:學習=教學+練習+實習,由此就可以清楚地看出“學”和“習”各自所占的比重,應該是“三分學,七分習”。
那么,如何來具體做到“三分學,七分習”呢?
由于大家以及老師對“學”都比較重視,大家也可以隨處找到很多關于“學”的內容,我這里就不再多言。而在這里重點談的是如何來做好“習”。下面就以學習英語口語為例來簡單的說明該如何“練習”和“應用”。
首先,要選擇視頻資料來練習口語??赡苡行┤藭柕?,選擇看參考書不行嗎?選擇聽磁帶錄音不行嗎?依我看來這些不是不行,是效果不如看視頻好,看視頻練英語口語,可以更接近我們的現實生活。它可以全方位調動我們的“眼”、“耳”、“鼻”、“嘴”、“四肢”、“肌肉”、“大腦”等,也就是當我們在“看”到,“聽”到,甚至是可以“聞到”時,會將撲捉到的信息全方位的輸入給我們的大腦,在通過大腦來調動嘴說出(聲音語言),以及四肢動作(肢體語言),面部表情(表情語言)等等。這些是文字材料和音頻材料很難做到的。
其次,按照場景詳細分類并各個突破。我們的生活是由一個個場景所組成,我們的語言就是為這一個個場景而服務的。因此,無論是怎樣學習,無論是使用什么樣的教材,最終都要歸結到具體的情景中。而按照不同的場景來練習口語,還會將包羅萬象的復雜語言化整為零,會讓那厚厚的一本書變成一個個小薄本,會讓我們立竿見影就能掌握“在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”,甚至還可以讓我來進行自由的選擇,先練最常用的內容,再練不常用的,或者干脆就不練,因為幾乎就用不到,即使要用到,現學現練也來得及。這就將學習和練習口語變得更加簡單化,變得更加系統化。此外,按照場景來練習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,那就是我們可以打破教材的界限,可以按照場景來匯集眾多的教材,形成新的一個個情景強化練習的集中營,可以博取眾家之長,讓練習者可以充分吸取更多更豐富的養分,這是從頭到尾學習一套教材所根本無法達到的,甚至是根本就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??傊?,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,讓零散的實務歸類集中化,讓眾多的教材統一標準化,最主要的還是讓我們練習口語更加的容易輕松化。
第三,要按照先輸入再輸出的自然規律來練習。解釋的更清楚點就是,先練習“看”懂、再練習“聽”清、最后再模仿著練習“說”出聲。我們這里的“看”是指看到眼前的場景,主要是看到對方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等,而不是指看文字,“聽”就是我們所能聽到的一切,其中主要是指對方說話的聲音?!罢f”就是模仿視頻中人物的聲音和語調來練習說。而目前國內練習口語的過程,大多數是先練“讀”課文、再練“聽”錄音,觀“看”具體的情景則幾乎就沒有,而這看恰恰是最直接的感受其背景文化的最佳途徑,實際上,學習外語就是在學習對方的文化??傊?,違背了自然規律,當然讓我們感到學習口語吃力,當然就造成了目前這種聾啞英語的現狀。當然,這種現狀還與語言環境等因素影響有關,至于語言環境的影響,我們會在后面來做具體的分析。
最后,多練和多用。而有關這些練習和應用的資源,我會在這個賬號下陸續為大家送上,如果有對此感興趣的,并想共同來練習和應用英語口語的話,請關注我,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。
我們不能只埋怨目前的教育體制不好,只能說我們整體的認識和觀點還只停留在“學”上,大家還只停留封閉在學校的考試成績上,還只重視文憑的分量,如果大家逐漸認識到“習”的重要,如果這個考卷由社會的企業來出,那么學校一定就會重視“習”的分量了。不過,目前大量的畢業生求職受阻,已經讓各大院校認識到了“習”的重要,也正在適應社會的需求在不斷改進,這是非??上驳氖?。
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,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,但運用卻很差,我們不管學校是否重視“習”,但對于我們自己一定要認識和重視“習”,我們一定要在課外為自己增加大量的練習和實踐,讓學有所用,同時,通過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不足而后過頭來再學,這樣才能真正的活學活用,才能為用而學,才能將所學到,而且是能用到的,真正轉化成為我們所應該擁有的。